网上配资炒股
配资杠杆是什么 特朗普“汽车关税大棒”重伤了谁?
(原标题:特朗普“汽车关税大棒”重伤了谁?)配资杠杆是什么
当地时间3月26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令,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%关税,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。
特朗普称,汽车关税将会是永久的,但如果在美国制造汽车,则无需缴纳关税。当日,白宫发言人哈里森·菲尔兹补充,25%关税的措施将适用于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,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(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动力总成零部件和电气元件),必要时可增加对其他零部件的关税。
特朗普还表示,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没有对汽车关税发表过任何建议,也没有从中要求获得任何益处。但政策发布后,马斯克在X上发文表示,“特斯拉并非毫发无损。关税对特斯拉的影响仍然很大。”
此前,特朗普曾表示将在未来几天内宣布对汽车、木材和芯片征收额外关税,并在本周一重申了这一计划,同时提及可能对进口委内瑞拉能源的国家加征25%的二级关税。尽管特朗普此前释放信号称互惠关税政策可能留有弹性空间,但汽车关税的强硬落地,印证其强硬贸易保护主义基调未改。
关税政策令股指承压。3月26日,美股三大指数全线大跌,截至收盘,道指跌132.71点,跌幅为0.31%,报42454.79点;纳指跌372.85点,跌幅为2.04%,报17899.01点,创3月1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;标普500指数跌64.45点,跌幅为1.12%,报5712.20点。汽车股受重挫,特斯拉跌超5%;通用汽车跌超3%;福特汽车盘中跌近2%,收盘微涨;丰田汽车、本田汽车跌近2%。
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25%关税的政策将引发多重经济与社会效应,其影响贯穿从消费者市场到全球产业链的多个层面。
汽车行业独立分析师宋育林认为,特朗普推动汽车关税的核心意图在于迫使德、日等国家将位于加拿大、墨西哥的高附加值汽车产能迁回美国,以重建本土制造业优势。
关税政策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小的冲击,北美地区高度一体化的供应链首当其冲。2024年,美国进口了约800万辆汽车,墨西哥作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进口来源国,向美国出口了250万辆汽车,而加拿大通常年份约80%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销售额都来自对美出口。
除了北美地区产业链受重创,欧盟及日韩也难以幸免。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4年美国汽车进口额中,绝大多数来组欧盟、日本、墨西哥,日本对美出口产品中,汽车占比高达28%,韩国对美汽车出口更是占其总出口的49.1%,德国车企则在欧盟对美汽车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。宋育林强调配资杠杆是什么,加征关税的杀伤半径,实则精准覆盖了美国传统盟友的产业链。
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业佳也指出,美国关税政策本质是全球化与保护主义的博弈,短期扰动市场,长期倒逼产业链重构。
“对进口汽车征收25%关税后,在消费端,进口车价格上升可能会将挤压对于价格更加敏感的中低端市场需求,迫使美国消费者转向二手车或美国本土制造的车辆,但是对于高端市场冲击有限。在产业端,短期可能会提振美国车企销量,但长期会抑制美国本土汽车产业创新。”张业佳认为。
同时,由于汽车产业链全球化程度较高,美国车企业更加依赖全球供应链,因此,25%的关税或导致美国本土车企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,一定程度上抵消保护效应。25%的关税,短期可能会使近岸外包与区域化生产成为主流。
张业佳进一步指出,加征关税的行为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制,形成区域化供应链,削弱全球化效率,未来或使各国加码本土技术壁垒,导致汽车研发和认证体系割裂,抬高全球车企合规成本。
实际上,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美国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后,当地时间26日深夜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一份声明中称,“我对美国决定向欧盟出口汽车加征关税深感遗憾。”
声明指,欧盟将评估美方声明及未来几天计划采取的措施,将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问题,同时将捍卫欧盟经济利益。声明强调,关税就是税收,对企业不利,对美国和欧盟消费者更不利,欧盟作为一个由27个国家组成的强大共同体,将联手保护欧盟工人、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。
加拿大总理马克·卡尼也强烈谴责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决定,称此举不合理且违反《美墨加协定》,并誓言将采取报复性关税等行动捍卫本国经济利益。
宋育林强调,以前美国主导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,后来特朗普推动签订美墨加协定,如今三国在北美已经构建起了相对稳定且完整的产业链,关税的影响将从汽车产业外溢到方方面面,也会将其他国家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投资打乱,包括中国。数据显示,中国对美汽车出口额在2024年为14.3亿美元,占总出口量的1.8%,其中包括特斯拉上海工厂返销美国的车型。“相比欧盟和日韩,中国对美国市场的直接依赖较低,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小,但中国汽车企业曲线进入美国市场的节奏可能会受到更多干扰。”